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我校积极组织中华文脉传承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学子走进古村古建、历史街区,深入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调研、创作、支教等多种形式,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人民群众身边,让青年师生们在实践中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船政传薪”实践队
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船政传薪”实践队围绕船政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展开实践调研。队员们深入马尾船政旧址、船政人物故居等历史地标,结合专家座谈、沉浸式体验等形式,深入挖掘船政精神中“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核心内涵。此外,实践队聚焦“船政文化在校园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调研其在培养青年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创新教育形式,如仪式教育、实践体验等,推动船政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体悟深厚朱子文化,延续资助爱心支教”实践队
土木工程学院“体悟深厚朱子文化,延续资助爱心支教”实践队赴三明尤溪,走进朱子故里,开启文化研学与支教融合之旅。在朱熹故居和紫阳书院,实践队员们从“格物致知”“忠孝廉节”的训诫中领悟朱子理学“穷理、笃行、修身”内核,这与土木工程“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不谋而合。朱子文化交流课上,实践队员创新教学,以“观察树叶纹理”阐释“格物致知”,借“日常小事”讲解“仁爱孝悌”,还教孩子们折纸书签、抄写朱子诗词、绘制尤溪古桥,实现了从“读朱子”到“讲朱子”,孩子们从“听故事”到“做文化”,青春实践邂逅千年文脉,尤溪绽放传承新光。

“红色接力,薪火相传”实践队
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红色接力,薪火相传”实践队来到上杭县十番音乐协会,调研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起源与发展。协会老艺术家热情接待,丘亿初老师详细介绍了传统音乐的源起和发展。实践队员们聆听了《迎宾客》的欢快热烈,《绣荷包》的细腻婉转,领略到其独特魅力,深感传统乐器技艺传承不易,体悟到当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此外,实践队还走进官庄畲族乡,瞻仰吴富莲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了解了吴富莲烈士的光辉事迹,深受精神洗礼。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先烈为榜样,把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在地质矿业领域实干,让英烈精神绽放光芒。

“材智下乡,材动产业”实践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智下乡,材动产业”实践队赴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黄金珠宝特色小镇开展调研。在北高非遗打金培训基地,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北高打金技艺,亲身体验了捶打银块、喷化银条等传统工艺,在实践中学习非遗文化,感悟其独特魅力。在与工匠师们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当今打金手艺需要在时代的洪流中,实现其创新型转化与发展,深刻认识到非遗的传承是一代代人的一次次创新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坚持与努力。

福州大学赴安溪尚卿艺术创作实践队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赴安溪尚卿艺术创作实践队在尚卿镇开展研学创作活动。本次活动以“工、艺、智、新”为核心理念,深耕安溪藤铁家居工艺这一承载着闽南匠心的文化载体。实践队员们分组入驻当地企业,在传承藤编技法、铁艺锻造等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思维,探索中华传统文脉与当代产业的融合路径。团队紧扣“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联动地方政府、企业与高校资源,既深挖藤铁工艺中的民俗记忆与美学基因,又通过艺术赋能破解产业创新瓶颈,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文化生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活化注入青春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校中华文脉传承团的实践活动则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践行。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在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增长才干和见识。未来,我校将继续引领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中华文脉传承事业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