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以地质锤击穿险阻,用罗盘指引方向,在学术深处不断钻研,于服务前沿传递温暖。从苍苍旗山到未名湖畔,他敲开北大之门。用志愿热忱点亮团学服务的星空,以青年担当书写地质人的山海誓言。

邱国强,中共预备党员,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2022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现任福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福建省青马班副班长,已推免至北京大学,获福州大学2024年度“十佳学生干部”等40余项荣誉。学业优秀,综合成绩专业前2.22%,连续五学期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曾获国家奖学金;科创引领,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铜奖、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等双创奖项;躬身实践,曾前往福清市特教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并在“助残就业”“孝亲敬老”“科普讲解”等领域贡献力量,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00小时。
淬炼学术硬核,敲开北大之门
“地质锤的淬火硬度是HRC48±3——它足以击碎最坚硬的岩石。”对邱国强而言,学术钻研正如地质锤的淬炼过程。三年来,他数十门满绩课程的背后,是无数个静谧而充实的清晨的积累,无数次对专业知识的反复推敲,无数次对地质图件的勾勒描绘。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着他的成长,更鼓舞他奋进。


在李晓敏老师的指导下,他撰写的三篇地质相关文章发表于地学科普平台“地质眼观”,不断探索学科的更多可能。在导师朱律运老师的指导下,他主持的国家级大创项目结合短波红外光谱技术,为寻找钨矿提供新思路。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也在积极探索学科融合的更多可能,参加了浙江大学Geochemistry π开发团队的科研实习,将人工智能与地质学结合。


从实验室到矿区,他的每一天,都在用行动诠释“地质锤”般的实干与担当。三年的努力在金秋得到回报,他顺利获得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多个顶尖高校的offer,最终推免至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指向服务坐标,传递青年温度
“罗盘不仅指引地质方向,更标注服务的方位。”在校学生会任职期间,从部门负责人到主席团成员,他创新品牌活动“学霸笔记”,获福建共青团专题报道,推动“带带萌新”“研路生花”等分享会覆盖3万余人次。在院学生会任职期间,他积极优化创新宣传工作形式、内容,所编辑作品获福州大学2024年“十佳微信推文”。


不断开阔学生工作视野,他作为福州大学学生代表参加各项校际交流、省级活动,向外展示福大青年学子的优秀素养。


学生工作于他,不仅是能力的锻炼,更是一份“服务力”的实践。从小萌新到领学人,他以“地矿人”的视角为同学们介绍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累计进行各类校级宣讲十余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青马学员的示范领学作用。

作为省青马班副班长,邱国强组织策划理论研学10余场,与福建省88所高校学生骨干代表齐聚榕城,共赴红色基地观摩学习,共悟先进理论,凝心聚力为共建美丽福建建言献策。





聚焦弱势群体,放大公益能量
“放大镜能揭示岩石的微结构,也能照亮常被忽视的角落。”学生工作之外,邱国强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了志愿服务,立志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常被忽视的角落。他携手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为高龄、失独、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们送去温暖和陪伴。

作为福大福清特教队的一员,他将爱融入课堂,前往福清市特教学校开展十余场支教活动,并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团中央“七彩假期”示范实施团队等4项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



他参与运营的“匠心筑梦”项目已解决507名聋哑群体就业问题,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铜奖、省赛金奖,助力帮扶区域聋哑群体就业率大幅上涨。



“每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这是他超600小时志愿服务的信仰。邱国强及伙伴们的善举,收到了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这也鼓励着他们继续专注地把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实,用长久的坚持来诠释青年担当的真正内涵。
剖开多维成长,绘制北大新章
“正如地质剖面揭示地层演进,青春剖面也记录着多维度的成长轨迹。”即便已保送北大,邱国强始终保持着奋进者的姿态。他兼顾专业学习的深度与学生工作的广度,在学业与服务的双重历练中厚积薄发。

“执地质锤丈量山河,怀报国心书写担当,新一代地质人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刻下时代的印记。”他坦言,地质学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向下扎根的耐性与向上生长的韧性。怀着“地矿报国”的志向,他未来将致力于国家战略资源——稀土这一“国之重器”的研究,为稀土及相关领域研究贡献青春力量!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