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丨福州大学“以礼启治,同心振乡”实践队实践纪实

信息来源:

日期: 2025-08-31

浏览次数: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产业、文化、人才、组织、生态“五个振兴”协同发展要求,福州大学“以礼启治,同心振乡”实践队奔赴福州市闽清县,开启为期 4 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四年来,这支队伍扎根闽清,足迹遍布9个乡镇。今年,实践队锚定“文化与治理双向赋能”的核心命题,用青春智慧激活古村文脉,以创新思维赋能乡村治理,在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435F8D


千年古村传礼乐,薪火相承接文脉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为追寻先贤足迹,感悟医者仁心与礼乐文明的精神传承,实践队赴闽清县云龙乡开展主题学习,先后参观了吴孟超院士馆和千年古村际下村的陈氏祖祠。

在吴孟超院士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四大人生抉择——回国、从医、入党、参军,如四座丰碑矗立在队员眼前。讲解员通过图文与视频,生动再现了吴院士变卖上海家产投身祖国医学事业的赤诚,以及在手术台坚守到97岁的执着。吴孟超院士的“三爱”情怀与“四勇”精神,深深触动了实践队员。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陈氏祖祠。在祖祠管理员陈老的引导下,实践队员观摩了古代礼仪图谱与钟笙等礼乐古器,学习相关的礼仪规范,并聆听了关于二陈文化历史变迁的讲解。队员们还与村民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礼乐习俗的当代传承现状。为促进千年礼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并融入乡村治理,实践队提出,可以让新媒体成为“礼乐”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推进进校园、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将“二陈文脉”中蕴含的道德规范融入基层治理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BE2D0


古街古厝焕新生,治理赋能促振兴

有效的基层治理是盘活文化资源的前提。实践队走进梅城镇,见证同安厝、新厝与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同安厝在政府主导的保护性修缮与开发下,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又被赋予新的功能,转型为“乡村振兴展示中心”,目前主要作为农产品电子展销平台。梅城镇党委黄炜副书记向队员们介绍同安厝的发展规划,计划举办电子展会,展示闽清粉干、线面等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增强旅游体验感,盘活古厝资源。实践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为提升电子展会的吸引力献策,提出可以设计非遗技艺的虚拟体验小游戏作为互动环节,联动短视频平台,现场直播展销过程,在线上同步进行销售产品。同安厝一旁的新厝则正处于保护修缮阶段,计划在修缮后重点挖掘活化闽清状元文化,结合状元文化打造状元宴品牌。

在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队员们看到了更生动的“古厝活化样本”。街区保留了青石板路与明清建筑格局,被誉为闽清版“三坊七巷”。其中,“90 后”团队运营的敬苑书房尤为亮眼:以“梅邑神仙局”为IP,将礼乐文化、状元文化融入文创产品与咖啡简餐,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古厝活化案例,既守住了历史文脉,又通过数字技术与创意运营激活了文化消费,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11E754


千年瓷艺焕新彩,守正创新续文脉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动能的有效路径。闽清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实践队走进白中镇的东南瓷都研学基地,这里以陶瓷文化为核心,集陶瓷工业生产与瓷艺体验为一体,成为传承陶瓷文化、培育新一代“瓷艺传人”的重要场所。在研学基地,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现代化的陶瓷生产车间,了解轨道窑、汽窑等先进设备如何助力陶瓷烧制,同时也参观学习了拉坯、上釉等传统工艺环节,沉浸式体验陶瓷制作的魅力。

  在官圳村的义窑青白瓷手工技艺非遗工坊,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动案例。工坊依托百年古厝,将义窑青白瓷的制作与展示相结合,打造出集陶瓷制作、手工体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非遗手作复合型文化空间”。从技术传承到非遗活化,闽清陶瓷文化正以“传统技艺 + 现代载体”的方式实现活态延续,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1B109F


产业融合促发展,文化赋能聚合力

以文化振兴赋能产业振兴,是乡土文化品牌活化利用的根本思路。在农业大镇东桥镇,福建永杰鱼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践行“农业为基,文旅为梁”的理念,打造了以金鱼养殖为核心,涵盖养殖观赏、餐饮旅游、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实践队员们深入养殖基地,了解“鱼草共生”的生态养殖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实现了尾水净化,还确保了金鱼的生态品质。公司培育出的“永杰红白”“永杰兰寿”等品牌金鱼,在行业内屡获大奖,正畅销海内外,成为东桥镇的“活名片”。

在塔庄镇,当地以“农耕文化”为突破口,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实践队员们走进龙晶葡萄园,这里种植着12款珍稀进口葡萄品种,采用智能温控大棚与精准灌溉系统,确保葡萄的高品质。塔庄镇通过“党支部 + 企业 + 农户”的合作模式,将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一颗葡萄”衍生出多重价值,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队员们还参与了采摘葡萄、疏果等农事活动,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更明白了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通过文化赋能让农业更有价值、乡村更有活力。

2B1051


青春建言助治理,智慧献策惠民生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实践队前往闽清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青春聚力,治理同行”主题座谈会。

267062


座谈会上,闽清县梅城镇黄炜党委副书记介绍,当地正在探索志愿积分银行的构建,旨在通过积分激励,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方互助。针对平台可能存在的“积分标准乱、供需匹配难、安全性便捷性不足”等问题,实践队队员集思广益,提出了差异化积分规则、大数据精准匹配和多元审核机制等创新建议。“这些建议既接地气又有创新性”,黄书记和基地工作人员对实践队的建议表示认可。

会后,实践队参观了梅城镇洋桃社区的共享玩具屋与共享书屋,学习该社区如何盘活闲置资源,通过邻里互助模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践队将把这些优秀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持续为社区治理创新贡献青春智慧。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实践队队员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相结合,为完善社区治理积极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使命担当。

从探寻千年礼乐文脉到助力百年古厝焕新,从传承陶瓷非遗技艺到献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队员们以专业智慧激活乡土资源,用青春行动赋能乡村振兴。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扎根乡村,深化实践成果,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书写更多青年篇章。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6018

© 2023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