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强调“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福建省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耀眼星辰”。广大青年学生可围绕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漳州南靖东溪窑遗址、昙石山遗址,南岛语族文化、朱子文化、侯官文化、船政文化等开展福建优秀地域文化文明探源行动,通过走访文化遗址、参观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等活动,利用文物、古籍、文献资源等,探寻文化谱系,传承中华文脉。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探源八闽,稽古振今”实践队
指导老师
朱广琴(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明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副书记)
实践队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师资力量,以“探源八闽、稽古振今”为主题,前往侯官村、船政文化博物馆、朱熹园、建阳考亭书院等地开展“侯官文化”“船政文化”“朱子文化”的探源研习活动。实践队发挥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力求找寻八闽大地“浩如星辰”的文化间的内在相通性、梳理文化脉络、挖掘文化价值、传承文化气韵,使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八闽文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提供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广大青年学生要用好《福建红色文化读本》系列丛书,可赴古田会议旧址、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故居(旧居)等场所,依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挖掘党史中的精神富矿,讲好福建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
“福见宁化·福满客家”实践队
指导老师
欧国庆(紫金学院团委书记)
实践队始建于2021年,始终坚持以“多学院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师生研讨交流合作”的团队架构本次实践队赴三明宁化县开展实践活动,将跟随客家文化学者的脚步,逐步探索发扬客家文化。实践队将与中学结对、举行文化交流活动和客家故事宣讲等进行实践,始终坚持以传承宁化县当地客家文化和非遗文化为基础,寻根问祖,寻找客家魂。正值新春时节,我们也将记录并以新型方式将客家特色春节活动展现在跟多人的眼前,让客家文化走出去、“热”起来。
文脉守护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倾注了巨大心力。广大青年可通过实地考察鼓浪屿、三坊七巷、万寿岩遗址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情况,了解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生动实践,探寻福建戏曲、歌舞、书画等文化事业发展历程,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城市建设”等关系的思考,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乘海丝非遗,筑鲤城新韵”实践队
指导老师
张雪葳(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
庄 琪(建筑学院团委书记)
实践队赴泉州市鲤城区开展社会实践。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本次实践将从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全面了解泉州申遗的生动实践,感受泉州深厚的非遗文化。同时以专业视角定位泉州古建保护,对泉州古城街巷风貌综合整治提升提出专业性方案建议,为世遗传承与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闽人智慧”篇
福建是文化资源富集地带,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称,孕育了诸多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广大青年学生可通过非遗文化、海洋文化、陶瓷文化等为切入点,认真研读《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你未曾料想的福建》等书目,开展主题研学、志愿服务、剧目编排等活动,了解八闽大地上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的发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从“闽人智慧”中感悟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形象,增强文化自信。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数字赋能“送王船”文化实践队
指导老师
骆锦程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
刘丽倩(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讲师)
实践队通过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文化的研学,充分了解“闽人智慧”,项目将结合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特长,产出送王船的图片及视频、送王船主题的ip形象和建模、文创周边,为文化传承、传播提供有力素材,密切东南亚文化交流,数字赋能非遗文化。
精神文明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广大青年学生可通过观看《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电视音乐片等文艺作品,深入社区街道参加志愿服务,了解“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的践行活动,访谈“八闽楷模”等先进人物以及福建省新时代宣讲师,研究阐释“福”文化,以青春视角感悟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
“筑梦先肌”守望乡村文明实践队
指导老师
高跃明
(物信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 山(物信学院团委书记)
实践队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活动。一是以三明中华文明探源和红色文化为精神内核,将福建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当地红色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育人和乡村振兴。二是实施乡村教育医疗帮扶,为实践地老幼人群提供健康科普和医疗诊疗,扎实推进乡村教育医疗发展。三是推动校地党支部共建专业赋能乡村产业,助力福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明探源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明确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广大青年学生可调研数字赋能文化创作、文物史料活化等,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拍摄图片、视频以及数字建模等多种手段,创作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精品,探索数字赋能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共同绘制网络文明多彩福建画卷。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
“数字照亮文脉之光,技术护航古厝保护”
实践队
指导老师
翁 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李录杰(计算机学院团委副书记)
薛林翌(计算机学院辅导员)
实践队将开展四部分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一是“追寻领袖足迹 浸润文化自信”。了解当下文化保护和文脉传承的政策和实际举措,提升守护古建筑的实际应用能力。二是“数字影像留存城市印记”。利用摄影和影像技术拍摄古迹影像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原老照片,将古迹影像进行新旧对比,以期促进文旅数字化发展。三是“数字赋能 云上坊巷”。运用arcgis pro软件绘制“云上坊巷”数字地图来讲述三坊七巷的历史故事,探索“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新路径。四是“数字产业与古建筑的对话”。了解企业在古建筑保护及文脉传承上的探索和贡献,推进 “云上坊巷”数字地图的落地生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乡村文旅篇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广大青年学生可实地考察“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初溪村、“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中国‘碳票’第一村”常口村等地,结合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探讨乡村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文化产业链条优化升级的实践路径,思考和探索在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的青年时代风采。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聚力文艺促振兴,文旅融合谱新篇”
实践队
指导老师
吴慧娟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实践队充分发挥文化和艺术优势,组织学生参加仙游县开春文旅活动,通过文化汇演,在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的青年时代风采。实践队还将走访泉州当地华人华侨,深入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探索传统建筑及其历史底蕴,推动文脉守护。同时,实践队将了解、探讨当地新媒体的发展在继承泉州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优势与作用,发挥学院特色。
新闻舆论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强调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任务。广大青年学生可寻迹《闽东报》复刊、《福州晚报》扩版等发展进程,了解新闻“月谈会”、新闻“通气会”等工作制度,结合当地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历史、优势和作用等,探究党的新闻舆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重要阵地的工作要求。
图书馆
“八闽寻迹,文化传情“实践队
指导老师
刘敏榕(图书馆馆长)
实践队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师资力量,以“探源八闽、稽古振今”为主题,前往侯官村、船政文化博物馆、朱熹园、建阳考亭书院等地开展“侯官文化”“船政文化”“朱子文化”的探源研习活动。实践队发挥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力求找寻八闽大地“浩如星辰”的文化间的内在相通性、梳理文化脉络、挖掘文化价值、传承文化气韵,使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八闽文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提供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交流互鉴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推动文化走出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广大青年学生可围绕闽台民俗、戏曲、茶文化、文学等方面,探寻海峡两岸青年文化的交流形式,思考以文旅交流为纽带,不断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要义;讲好鼓岭故事等,梳理福建改革发展成就、对外交流文化优势等内容,研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的福建作为。
经济与管理学院
船政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实践队
指导老师
严佳佳(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企业的发轫与发展。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为探寻马尾船政文化、发扬船政文化精华,实践队将前往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尾造船厂船史纪念馆等地开展船政文化探源行动,深入探究福州船政学堂与我国近代工业经济发展、船政与福州及台湾省近代经济发展的渊源。
用脚步丈量八闽大地,用青春书写锦绣华章。祝福州大学学子在追寻足迹中展现先进思想的感召力量,在文化传承中展现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锤炼奋进,砥砺前行,以赤诚的初心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贡献福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