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学生着力培育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积极汲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积极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为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经研究,决定举办2024-2025学年“挑战杯”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4年12月-2025年3月
二、主办单位
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
三、参赛对象
1.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2.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
四、赛道分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五类。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分为: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作者仅限于本科生;
3.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文本材料(不超过8000字,模板见附件2)、论文内容说明书或论文原文、期刊封面、录用通知或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4.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二)科技发明制作
1.按作品规模大小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带来便利和实用价值;
2.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的主要学科领域分为: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3.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文本材料(模板见附件2)、作品专利、论文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4.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1.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可自选上述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2.参赛形式为申报书、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以内,模板见附件2),同时附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记录、实施效果、新闻报道等相关材料;
3.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4.现提供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选题》供参考(见附件4)。
(四)红色专项活动
1.支持学生依托近两年内(2023年7月至今)参加过的符合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作品或其他丰富形式);
2.支持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
3.参赛形式为申报书、短视频(5分钟以内)、红色调研报告(10000字以内,模板见附件2),同时附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记录、实施效果、新闻报道等相关附件;
4.短视频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920*1080)
(五)“黑科技”展示活动
1.围绕“卡脖子”问题、前沿领域、高精尖行业,或者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人意料、震撼震惊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
2.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黑科技”展示材料(图文作品或视频作品均可,模板见附件2)。
五、作品要求
(一)申报类别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至今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2.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3.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4.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5.各学院选送作品总数不限,应注意保证本科生作品数量,原则上不低于报名总数的1/2,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二)证明材料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4.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六、奖项设置
1.大赛共评选产生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优秀奖若干;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获奖名额单列;
2.大赛共评选优秀组织奖8项,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并排序。一等奖作品每个计100分,二等奖作品每个计70分,三等奖作品每个计30分,专项活动每项50分。根据学院最终得分并综合学院人数进行评审。
七、赛程安排
(一)作品申报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1月)
各参赛团队认真填写《2025年“挑战杯”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1)、文本材料(封面见附件2)、项目介绍PPT、视频作品等支撑材料,于2025年1月26日前上交所在学院团委,跨学院的作品由第一作者向其所在学院申报。
(二)学院评审阶段(2025年1月)
各学院对上报的参赛项目进行初审,并于2025年1月31日前将符合参赛要求且具有相当研究水平的作品申报材料、学院推荐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发送至2254292262@qq.com。(学院提交材料命名:XX学院2024-2025学年“挑战杯”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材料)。
(三)校赛网评阶段(2025年2月)
学校组织专家评委,对各学院上报的项目进行网络评审,根据作品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确定入围决赛项目。
(四)校赛决赛阶段(2025年3月)
学校组织专家评委,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和答辩评审。校赛决赛阶段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各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为党育人功能,将竞赛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做好赛事组织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院要广泛动员师生参与竞赛,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竞赛的宣传,扩大竞赛影响力和覆盖面,规范做好学院评审工作。
(三)把握导向,务求实效
各学院要准确把握竞赛的功能定位,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更加注重实践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专业、行业优势,发掘企业、校友资源,提前布点埋苗,做好跟踪培养,力争在福建省第十七届和全国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
附件:1.2024-2025学年“挑战杯”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主赛道文本材料封面及参考内容
3.2024-2025学年“挑战杯”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队信息汇总表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选题
5.红色专项活动文本材料封面及参考内容
6.“黑科技”展示活动文本材料封面及参考内容
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