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关工委通讯员)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行政管理陈凯烨)
走在山间路上,跋涉过溪水河流,毛泽东离故乡韶山越来越远,但是他内心的激动超过了他的不舍,去广州主持农民讲习所,是革命进一步发展,推进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的进步一环。
“到橘子洲头了!”毛泽东的内心平添几分欣喜,早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杨昌济告诉他,修身不求仕途,而要服务于社会。
“那时办起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研究中国问题,思考何以改良人心风俗,砥砺品行,革新学术。”进步团体的成立,是毛泽东求学之旅的课外探索,中国问题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了起来,仿若一张地图通过人们的践行,纸上的路线地标逐步明了。
“以前觉得袁大胡子是个老学究,和他秉烛夜谈,他叫我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如今我能熟练运用古文文体写作,写作风格也是自成一派。”毛泽东低着头回忆,早年碰到的老师,接受过的教育,自己的求学作为和眼前的湘江交融,一同流向更远的远方。
“方维夏老师帮我写介绍信,我和子升没带一文钱,游历五县,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才会出成果啊!”调查研究是分析中国问题的法宝,多年前意识到的方法与如今自己为了革命到处奔波,毛泽东想来,原来一切有迹可循,世界观决定了他的方法论。
毛泽东抬起头来,秋日的橘子洲头一扫萧条,热烈灿烂。万山已红遍,层林染霞霜。江面没有结冰,许多船只正在行驶,来来往往,风帆飘动。橘子洲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江心沙洲,湘江北去,花草鸟兽栖居于此。毛泽东看见了江面的鱼儿欢快地游动,它们似乎无所谓深秋的寒冷,用自己的温度征服了湘江。沙洲之上,有鸟儿盘旋、搏击于长空之中,飞高飞低,有着自己的节奏。
毛泽东面对眼前的景象,忽然灵光一闪,吟诵了起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阵风把枫林吹得沙沙作响,红叶随风舞动,好几团火在空中闪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诗情和革命的激情盘旋在他的心头,他的心跳咚咚直响,念诗时更加铿锵有力,天地万物都成为了他的素材,天地万物都在这秋日与他同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今年的工农运动形势高涨,工人运动和大罢工相继爆发,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思索着今年的国情形势,毛泽东深深地吸气呼气,反动统治者尚未被消灭,旧中国还没能走出自己的苦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皱了一下眉头,但很快就舒展开来。
战斗不会停止,革命的火光已经燃起,新的斗争已经开始,万物总有一天会重获自由。毛泽东对此深信不疑。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18年的毛泽东听了李大钊的演讲,“赤旗的世界”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1920年的他已经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的新历新年,湖南长沙下起了鹅毛大雪,新年大会上,毛泽东提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是最值得采用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是此前的救国局面,此后的中国一定要有所改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论道、著书、游历、锻炼、革命,他没有荒废自己的青春岁月,他紧贴着旧中国的脉搏,听她微弱但不放弃的心跳声,他的每一步路都和这个国家的命运走在一起,他知道年岁会流逝,可青年之心万死不辞,青年之心永远年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声如洪钟,掷地有声。
困难不足惧,反动派不足惧,金钱名利不足挂齿,甚至是命也不足惜!天下大势纷繁复杂,革命青年挺身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湘江之水仍然向前涌流,国家的命运和时代的浪潮也会随着每一个行动而改变。他毛泽东要做那个改变之人,改变中国的命运,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不会忘,忘不了,忘不掉,在水流的最湍急处,搏击连天的浪,方舟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