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吴可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毋庸置疑,毛泽东同志正是这样一位引领历史大潮的真英雄。东方红,太阳升,伟人生于苦难的19世纪,彼时之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各类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铩羽而归。正所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转折中,毛泽东同志毅然带领人民,投身“人间正道”、卷起“红旗万丈”,矢志不渝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经千凿万击终使一唱雄鸡天下白。
斯人已去,消逝的时代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慎终追远、缅怀先烈是中华民族一贯的美德。值此佳际,我有幸在主题教育中重温《清平乐·蒋桂战争》《如梦令·元旦》两首词。这二首词皆创作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同志带领闽赣人民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生动写照。
两首词篇幅不长,却出现了汀江、龙岩、上杭、宁化、清流、归化、武夷山7处福建地名,占总篇幅的五分之一。细细品读,仿佛使人置身于百年前的峥嵘岁月。当世界年轻时,脚下这块厚重无言的土地也曾印下伟人的足迹。借此机缘,我想谈一谈毛泽东同志为闽地人民津津乐道的精神品格。
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毛泽东同志最鲜明的品格。福建地势险峻、资源匮乏,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事实上,以闽赣山区为根据地发展工农武装割据面临巨大困难。然而,毛泽东同志深入实际、亲身调研,用乐观主义战胜悲观主义,以革命热情助长工农士气。他斗志昂扬、百折不挠,带领根据地人民建立政权、分配土地、发展生产,把长汀建成“红色小上海”,将宁化变为“苏区乌克兰”。当同志们迷失方向时,他解释道:“中国的红色政权,因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当战友们屡战屡败时,他鼓舞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正因有毛泽东同志坚韧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百万工农将闽西革命根据地造就成白色恐怖笼罩下熠熠生辉的红色星火。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实事求是、敢于斗争是毛泽东同志最宝贵的品格。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盲动主义……党成立之初各种错误思想充斥在组织中,使党数次抵近倾覆的边缘。悲哀的是,错误的思想和行动有时比敌人的威胁更致命。面对怀疑,毛泽东同志先后开展了寻乌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实地调研,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面对打压,毛泽东同志毫不气馁,即便因“左倾”分子假传“圣旨”而被开除党籍,他仍同往常一样坚持真理、积极工作、激浊扬清。诚然,他与很多干部意见相悖,但他从未有过一个私敌,更未想过打击报复。古田军号响彻云霄,在实事求是地整顿错误倾向、纠正军阀作风的同时,毛泽东同志更加强调团结,并时刻准备同残酷的敌人、错误的思想作斗争。【3】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品格。对待农民,毛泽东同志无微不至。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召开,他结合实际领导闽西党委制定土地政策,兼顾男女老幼“抽多补少”分地,使广大贫苦农民翻身做主。对待士兵,毛泽东同志坚持严管厚爱。古田会议中,一方面他提出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把“党指挥枪”刻入人民军队的血脉。另一方面,他力主废除“肉刑”、爱护兵士,将红军锻造成一支威武文明之师。对待爱国华侨,毛泽东同志以礼相待。1932年4月,红军攻下漳州后,毛泽东同志要求军队文明筹款、保护华侨。红军在陈嘉庚先生的胶鞋铺筹得相应款项后,第一时间留下收据、秋毫无犯。事后,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仁义守信的红军给予了高度赞许。
赣水苍茫闽山碧。抚今追昔,脚下这块厚重无言的土地,不仅孕育了勤劳勇敢的八闽子弟,也见证了一位伟人带领亿万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毛泽东同志的精神品格,既为闽地人民所颂扬,也为无数中华儿女所讴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新时代,我们将继承毛泽东同志不朽的精神品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矢志奋斗、英勇斗争,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福建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燃烧青春、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7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