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1月20日,由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名师生组成的“追溯顺昌记忆,助力闽北振兴”实践队在春节来临之际,前往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科创为企业添翼:产学研用,助力企业
实践队抵达当地企业凯美达灌蛋生产基地,参观灌蛋的生产流水线并与基地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基地负责人介绍,由于灌蛋的生产过程过度依赖人工,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扩大发展,希望未来可以设计出配套的智能化设备来优化流水线,帮助顺昌灌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践队与基地负责人深入交流,依托自身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优势及专业知识充分调研目前生产难点,积极挖掘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新机遇,进一步探索自动化、无人化车间的建设模式,并计划与企业开展相关课题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企业解决“痛点”环节。


安全用电课堂:用电护航,“电”亮新春
实践队来到洋口镇大爱社区的活动中心开展用电安全知识科普课堂。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与主讲人互动,将安全用电的意识深深扎根心中。为加深小朋友们对用电安全的重要性的理解,实践队队员们拿出触电体验仪,让小朋友体验“触电”的感觉。本次科普课堂,既提高了小朋友安全用电的意识,也为当地公益科普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




春节灯笼DIY:辞旧迎新,“灯”火相传
用电安全知识科普课堂结束后,实践队带着小朋友一起制作新春灯笼,感受中华春节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灯笼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记忆,在实践队员的引领下,小朋友画出雏形、剪贴彩纸、拼接框架,沉浸在制作灯笼的乐趣中,制作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灯笼。最后,实践队员们帮助小朋友挂好灯笼,共同合影留念。灯笼的制作不仅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进一步体会到了春节的意义。


参观畲族馆:畲族年味,别样风情
实践队来到顺昌畲族馆,对畲族传统文化、传统民族服饰、特色建筑及人文风情进行学习调研。在展馆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队员深刻了解到如酿制“过年酒”、制作年糕(糍粑)、主妇到井边“汲新水”、孩童到竹林中“摇竹娘”并祈愿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等畲族特有的春节习俗,更有诸如对歌、“打尺寸”、登山比赛、打秋千等民俗文娱活动。这些习俗与活动,不仅承载着畲族人世世代代的欢乐,更展示着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实践队走进顺昌县洋口镇大爱社区,大爱社区沈忱书记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实践队介绍了大爱社区内独居老人和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希望实践队在未来能够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来帮助社区居民。许海燕辅导员表示,实践队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活动,未来,实践队将以社会实践基地和党建共建为平台,加强校地合作,久久为功,推动社会实践走深走实,并形成长效机制,为社区百姓办实事!

随着本次“追溯顺昌记忆,助力闽北振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实践队收获满满。从深入企业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到为社区儿童开展安全用电科普与传统文化活动,再到走进畲族馆感受别样的春节文化,实践队在顺昌县洋口镇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社会实践基地和党建共建为依托,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闽北地区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迈向新的征程。
(一审:林箫、二审:史津萌、三审:叶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