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切身体悟领袖足迹背后的为民情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探索了解莆田传统年俗文化,在志愿服务中挺膺青春担当,福州大学“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传统年俗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福建溯源”实践队于1月16日、2月3日至5日赴福建省莆田市开展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莆田市,古称兴化,别名莆阳、莆仙,素有“海滨邹鲁”美誉,是福建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民俗风情独特,拥有别具地域特色的年俗文化。
授筝艺,启童智,服务莆阳建设
1月16日,实践队首站抵达莆田市荔城区,在此为当地5岁以上的儿童带来古筝公益课程的结业之课。授课队员此前参与过“乘音破浪”项目,在实践队投身莆田志愿服务之前,该项目已成功开展三次古筝公益课程,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了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在这最后一堂课上,实践队深入考量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性,精心策划教学方案。队员们将自身专业优势转化为多元丰富的教学形式,把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紧密融合,为推动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非凡,不仅助力更多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润泽下茁壮成长,也为莆田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探年根,扬非遗,坚定文化自信
实践队走进莆田市博物馆参观调研。博物馆外观如妈祖手中的“如意”,设《莆田历史文化陈列》《莆田民俗文化陈列》等六个专题陈列。馆内馆藏丰富,陈设匠心独运。在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明朝莆田先民过年期间遭受倭寇入侵的悲痛历史,从“贴白额联”“初二不登门”“初四做大岁”等特色年俗中感受到莆田人民对历史的珍重、对生命的珍视,切身体会到莆田“做红团”“扫巡”等过年传统仪式背后蕴含的对团圆美满的期盼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当地百姓交流,聆听居民们的春节故事,在张张鲜活的笑脸中感受新时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


实践队来到莆田市美术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及其团队创作的长达120米的大型木雕作品《京杭大运河》。作品中,小桥流水、市井百态,舟车楼阁错落有致,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恰到好处,让实践队员们叹为观止。此外,馆内还陈列了长达56米的双面木雕《百里兰溪图》。作品真实展现了莆田母亲河木兰溪沿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承载着匠人的灵魂与温度,诉说着莆田千年传承的故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莆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


实践队在当地了解年俗文化、欣赏非遗技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思考,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寻古戏,品新俗,展现青春担当
实践队深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实践调研。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宋朝,主体部分坐落于莆田市荔城区,其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实践队走进街区内莆田市非遗展示馆,重点探索了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欣赏了与莆仙戏相关的脸谱、乐器、曲牌等特色内容,感受莆仙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实践队深入探访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特色商户,体验不同的年俗活动,在“陈氏红团”这家非遗老字号中了解红团这一极具代表性的莆田传统美食。在莆田,红团是年节祭祀等活动的必备供品,用以供奉祖先,祈求平安幸福。陈氏传承者与时俱进,对红团的馅料和制作工艺创新改良,采用更加环保健康的食材和制作方法,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和健康理念,是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典型代表。



实践队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之行中锻炼自我、增长见识,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访溪馆,学圳史,追寻领袖足
实践队走进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序厅及各篇章展厅,感悟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关键事件和感人故事。木兰溪曾是一条水患频繁的河流,给沿岸百姓带来重大损失,当地素有“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的民谣。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木兰溪治理问题,多次亲临调研,为木兰溪治理指明了方向,作出“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重要指示。在莆田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下,木兰溪旧貌换新颜,从水患频发之地变为生态宜居家园,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有效保护。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讲解员展开交流。队员们分享心得感悟、所获启发,讲解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治水工程对莆田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并向实践队介绍新时代结合互联网平台讲好木兰溪故事的创新思路。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为民情怀,并将其融入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在东圳精神教育基地的实地参观学习中,实践队深入了解东圳水库建设的艰辛历程,感受“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东圳水库是莆田的重要水源地,关系到莆田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此地调研考察。在东圳水库,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建设,众多群众舍小家主动搬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技术与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尽管面临技术、物资、资金等多方面困难,大家仍众志成城,艰辛治水,诠释了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东圳水库建成后,在灌溉、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莆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实践队在追寻领袖治水足迹中体会治水智慧,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此次实践队莆田之行,实践队以 “追寻领袖足迹” 和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为两条核心主线,将落脚点置于服务家乡建设,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深刻领略了莆田传统年俗文化魅力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在追寻领袖足迹的过程中体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与治水智慧。在未来,福大青年将满怀热情、坚定信念,在奋斗中绽放青春之花,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审:林箫、二审:史津萌、三审:叶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