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领袖足迹,深入贯彻落实“大侨务”观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7月7日至7月11 日,福州大学“‘侨’见新生”实践队赴广东省广州市、江门市、潮州市、汕头市开展实践调研,探索侨胞权益保障、侨务工作创新及侨乡文化传承的典型经验。
“侨” 见新生寻根脉,赴广实践探新篇
实践队首站赴广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新时代侨务工作创新实践,探寻侨乡法治护航新路径。
在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队员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下,详细了解了粤籍华侨华人艰苦创业、心系桑梓的奋斗历程,深刻感受到了华侨华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在广州市华侨博物馆,队员们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直观地认识到了华侨群体的角色演变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队员们在民四庭副庭长李民韬的介绍下,深入了解了广东省在完善法律服务模式、侨胞法律权益保护以及涉侨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涉侨特色检察工作。在广东省侨联、广州市侨联,实践队队员们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下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侨情状况和侨务工作实践。
此外,实践队深入基层社区普法,于广州市旧南海县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侨胞侨眷普及涉侨法律知识,增强侨胞侨眷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探侨务创新实践,溯赤子家国情怀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五邑文化和侨乡文化独具魅力,素有“中国侨都”之称。
在江门市,实践队首先前往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检察院调研学习,队员们走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围绕侨产保护、侨企维权等主题与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座谈。座谈会上,新会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锦荣、第六检察部主任梁瑞霞、派驻古井检察室主任谭雅琴等多位检察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江门涉侨文物梅阁码头修复等案例与新会区的侨务工作情况。
接着,实践队前往梁启超故居参观学习。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事迹,进一步了解了梁启超先生充满改革精神的一生以及其在政治、文学、法学等方面卓越的学术贡献,深刻感悟了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拳拳爱国情。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根、魂、梦”论述的展陈脉络,队员们了解了侨胞们在海外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对家乡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队员们带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感受到侨胞们深厚的爱国情怀。





访潮汕侨韵新篇,悟赤子家国担当
在潮汕地区,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聚焦“政策落地、文化传承、产业赋能”三大主线,探寻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潮汕经验”。
实践队走进汕头侨批文物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队员们透过一封封泛黄的侨批,回溯百年侨史:从早年侨胞漂洋过海的艰辛打拼,到通过侨批传递的对家人的牵挂,再到支援家乡建设的赤诚奉献……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侨批不仅是历史文物,更是侨胞“爱国爱乡、守信重义”精神的鲜活载体。
同时,实践队来到扎根潮州的科技领军企业——三环集团开展调研。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潮州三环集团考察,对其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给予充分肯定,在企业相关负责人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企业展厅与生产观摩区,系统了解三环集团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及全球产业链地位,近距离感受自动化生产的科技魅力。
此外,实践队还赴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汕头市华侨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潮州市侨联等多个机关部门调研侨务工作做法经验,深化跨区域对比研究,用青春智慧为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福州大学“‘侨’见新生”实践队已入选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特色实践团推荐名单,此前项目相关团队更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队伍依托福州大学大学生法治宣讲团,积极打造侨乡法治宣讲品牌,探索法治护航“侨文化”的可行路径。此次实践既是对既有科创成果的深化研究,更是将学术智慧转化为服务侨乡实践的生动延伸,未来,该队伍将继续扎根实践,用青春脚步丈量侨乡大地,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侨”文章。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