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刘敏榕工作室“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福建行”实践纪实

信息来源:

日期: 2025-08-16

浏览次数:

来源

2025年7月6日至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悟革命先辈和当代战士的忠诚精神与牺牲担当,推动青年在社会实践中铸牢信仰根基、砥砺家国情怀,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组织来自各学院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东乡族等6个不同民族的20余位同学,组建“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深入宁德、福州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第一站:追寻红色记忆 凝聚家国情怀

2025年7月6日实践队一行前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馆内800余件革命文物、800多幅历史图片全面展现福建百年革命历程,“八闽开国将军长廊”尤为震撼,队员们纷纷表示:“这不是课本里的历史,而是真实的再现。”

随后,实践队走进林则徐纪念馆,通过“虎门销烟”复原场景、“西北抗敌”展陈等,深切体会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气魄与家国情怀,进一步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民族责任的重要性。

当晚,实践队员们集体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我为你牺牲》,影片中缉毒战士、援疆干部、军嫂等凡人英雄的牺牲奉献,深深打动队员们。大家表示,要在自己的岗位和未来人生中传承这种“平凡中的伟大”精神,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守护者。

EABC0


第二站:学八项规定 悟团结使命

2025年7月7日,为深化对新时代作风建设与民族团结精神的感悟,实践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会。队员们观看学习视频后,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福建省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刘敏榕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解八项规定出台背景和重大意义,强调廉洁自律和实事求是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随后,队员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嘎拉村村民的回信内容。西藏学生代表强珍表示:“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福建求学,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未来一定会珍惜学习机会,用实际行动为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祖力胡马尔·吐尔逊围绕“幸福”“民族团结”等关键词进行深入解读,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将坚守清正廉政准则、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今年实践队的主题是“卫国戍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征前刘敏榕老师给队员们上了《赛防海防:林则徐、左宗棠等民族英雄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课,我们是行走的大思政课堂,要讲好民族英雄的好故事、民族团结的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故事,将这些“好”随着实践队的步伐,传播到边疆的哨所、草原的毡房、海边的渔村、城市的街巷、校园的课堂、社区的活动、田间地头,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能铭记民族英雄的事迹,珍视民族团结的成果,自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让这些好故事成为凝聚民族力量、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13D5F4

 

第三站:赓续闽东烽火志 共谱团结新篇章

7月8日,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赴宁德市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并组织实践队汇报会。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刘敏榕工作室负责人及实践队师生等共2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王向阳副书记与队员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大家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行,深刻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再仅仅是实践队队员笔记本上的一句简单话语,而是化作一面扎根实践、勇担使命的精神旗帜,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参观结束后,福州大学实践队与宁德市统战部共同召开实践汇报会。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亲手将寓意团结的“福盘”赠与宁德市党委统战部部长叶凌燕,共叙民族团结愿景。

刘敏榕老师带领队员总结实践收获。民族学生帕孜娜·帕热哈表示:“先烈们用热血铺就道路,我们要在新时代续写英雄故事。革命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红色足迹让我感受到,在社会实践中传承这份红色基因既是责任担当,更是成长路上不可懈怠的使命。”队员纷纷表示,要将感悟转化为前行动力,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坚定理想信念。

座谈尾声,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作总结讲话。他围绕“社会实践是行走的思政课”展开阐述,指出学校始终将红色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他强调,此次实践是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现场感悟“团结奋斗”时代密码的重要机会,勉励同学们将闽东的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精神带回校园,转化为学习奋斗的动力。

F1D45


第四站:携手凝心力 互鉴共前行

2025年7月9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队前往“中国传统村落”猴盾村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

畲族同胞以“高山流水”茶礼迎接队员们,茶香氤氲中展现民族热情。随即,举行“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创新就业实训基地”授牌仪式,茶园与手工作坊将成为高校与乡村联动发展的对接平台,从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舞台上,畲族舞蹈《日月舞》《黑走马》,维吾尔族舞蹈《麦西来甫》将全场气氛推至高潮。队员们与村民围圈共舞、互赠礼物,齐声呼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畲家夜校,实践队师生通过趣味课堂、一对一辅导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畲族村村民纠正发音、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表达、激发了村民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技能得到传递、文化实现交融。对村民来说,实践队带来的不仅是普通话教学,更是民族间平等交流的温暖体验。

参加劳动教育,队员们体验田间除草、摘果摘菜、平整土地等劳动课程,还与村民一同打糍粑、包粽子、体验畲族刺绣等民间活动,在文化互学互鉴中,民族团结的情谊悄然生根。

1950F8


“福建行”尾声:青春践行卫国志 各族共铸家国情

本次“福建行”社会实践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卫国戍边”精神为引领,让队员们重温红色历史、对话民族情谊、体悟责任担当,汲取信仰力量,凝聚家国情怀,厚植奋斗底色。

从闽东独立师的烽火征程,到林则徐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壮举;从新时代边疆建设的青春誓言,到民族村寨里共舞一曲“麦西来甫”的真情交融,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卫国戍边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以实际行动筑起的钢铁长城。

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本次实践活动虽已圆满完成,但“守土有责、卫国有我”的理念已深植于每一位队员心中。未来,他们将以忠诚与热血,接过守边戍疆的精神火炬,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祖国大地,在奋进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6018

© 2023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