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战略部署,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数智御火,古桥新生”博士实践队聚焦于闽浙地区珍贵的濒危文化遗产——木拱廊桥,以“党性教育、数字测绘、智能防火”为核心任务,远赴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红心映廊桥,党性教育砺初心
实践队将深刻的党性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深入挖掘屏南这片热土所蕴含的地方精神富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探寻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与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担当之间的当代契合点。实践队通过沉浸式学习、实地调研等多重方式,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在戍边英雄、烈士陈祥榕的故乡,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沉浸式体验了大型音乐剧《清澈的爱》。剧中生动展现了年轻战士“以身许国”的赤胆忠诚与无畏担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铿锵誓言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的心灵,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在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故居,队员们细致研习了这位历史名臣所秉持的“忠孝廉”精神谱系。从其戍台治军、保境安民的雄才大略,到捐俸赈灾、心系黎庶的民本实践,队员们潜心体悟,从中汲取“居官廉慎,尽心报国”的宝贵廉政基因,感悟其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在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实践队庄严肃立,重温了那段烽火岁月,深刻缅怀800余名闽东将士血沃关山、为国捐躯的铁军精神。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青年学子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这些触及灵魂的现场教学,实践队引导青年学子将对“清澈的爱”的深刻理解,切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自觉行动;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深融入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之中;将个人的青春奋斗,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大局,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初心与使命。

二、智绘廊桥韵,数字孪生助振兴
面对闽浙木拱廊桥存世稀少、保护形势严峻的紧迫现实,实践队肩负责任,深入屏南县8个散落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对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千乘桥在内的9座不同级别(国宝、省宝、县宝级)的珍贵木拱廊桥,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健康体检”。
实践队“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精准记录了桥面板材质与磨损状况、廊屋风雨挡板形式与完整度等多达27类核心结构数据。同时,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走访当地老人等方式,尽力厘清每座廊桥的始建年代、修缮历史以及令人痛心的失火经历等关键历史信息。此外,还详细摸清了桥梁当前的日常使用频率、交通承载状况以及桥体结构、构件的老化与损伤程度等现实状态。尤为重要的是,队员们如同安全卫士,重点标注了桥周植被过密易引发火灾、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或老化失效、山墙结构及材料特性存在火势蔓延隐患等关键风险点,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靶向依据。这些详实的基础工作,有力地推动着廊桥保护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抢险”向更为科学的“主动防护”转变。
在技术赋能方面,实践队更是展现了专业优势。他们运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对结构精巧复杂的万安桥、千乘桥进行了高精度测绘。通过精密的数据采集,成功获取了高达428万个精确的点云数据,在虚拟空间中精准地记录了其独一无二的榫卯结构、整体形制以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环境。这份详实、精确的“数字档案”,不仅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更为实现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与永久保存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匠心筑乡魂,青春聚力护文脉
活动期间,实践队与屏南县长桥镇成功举行了校地共建合作启动仪式,标志着双方在廊桥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队员们还专程考察了位于当地的中国木拱廊桥展示馆,进一步加深了对廊桥历史价值、营造技艺与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强化廊桥保护的核心目标与方向。
基于前期扎实调研和采集的海量数据,实践队充分发挥土木工程专业特长,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成功构建了万安桥和千乘桥精细化的三维数字模型。更为创新的是,他们运用BIM技术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的交互技术,在计算机环境中科学模拟了不同位置、不同强度火源条件下廊桥的温度场分布、烟雾扩散路径以及关键结构件的燃烧过程与失效模式。通过这些逼真的模拟分析,得以科学评估现有防火措施的效能,精准识别薄弱环节,进而为制定或优化主动防火策略(如防火分区设置、阻燃材料应用、消防设施布局等)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量化支撑,显著提升了防火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切实推动保护模式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护”的实质性转变,为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永生”提供了技术路径。

此次实践硕果累累,实践队最终形成了9份详实的廊桥普查报告、2座代表性廊桥的高精度BIM模型、系列防火模拟分析成果等丰硕实践成果。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正是以这种知行合一的方式,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深深镌刻在了闽东的青山绿水之间,为守护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赓续千年文脉贡献了充满活力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