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 - 正文

关于组织开展福州大学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信息来源:

日期: 2025-01-10

浏览次数:

各学院、有关单位:

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与《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20242025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闽委教办思〔20251号)文件,经研究,我校决定组织开展福州大学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内容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践主题指南:

(一)追寻领袖春节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深入基层。2013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瘠苦甲于天下”的定西,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2024年春节将至,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广大青年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百姓,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民生体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切身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等,深刻感悟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

(二)传承非遗民俗文化

春节的各种年俗连绵不绝,从庙会、社火、戏剧、音乐、游艺,到年画、窗花、福字、春联、年夜饭等,不胜枚举,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广大青年学生可以围绕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等主题的实践活动,认真研读《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你未曾料想的福建》等书目,充分挖掘节令食物、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学习非遗技能、传承非遗文化,进行创作或展演等,体悟“闽人智慧”,探寻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三)探究春节文化内涵

春节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仁义忠孝等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特质与文化标识,塑造着中华儿女的人格理想与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保持生生不息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源泉。广大青年学生可围绕弘扬家国情怀、天人合一、尊祖重孝、崇尚礼仪、和合团圆、除旧布新等文化精神,创新视频微课,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开展学理化教育教学研究,形成可推广、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以青春视角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进一步增强对春节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自信。

(四)讲好中国春节故事

春节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广大青年可以参与筹备“校园里的春节”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美食品鉴、学术交流等方式,讲好中国春节故事,展现春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民俗特色,共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呈现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美美与共的动人图景,在品味春节文化气息中,体悟华夏文明魅力。

(五)体验福建海洋文化

福建海洋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平性特质,由此衍生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春节习俗。如,福州市连江县的“游海神”元宵节俗、漳州市东山岛“海底反”(水族舞)等,不仅体现了福建沿海地区人民对海洋的敬畏,也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生活。广大青年可以从春节民俗中挖掘线索,体验海洋文化有关的民俗生活、历史、信仰、文学艺术等,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把握与海同生共荣的海洋生态文明,以青年视角探讨“何以福建,何以海洋”,进一步认识与传承福建海洋文化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六)诠释春节“福文化”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福文化”资源。从合福高铁到“华龙一号”,从“人民的110”到“山海情”,从“晋江经验”到“下党新貌”,从“长汀经验”到“最绿的省份”,从连家船民上岸到数字中国建设等生动实践,映射着国家富强之福、社会安定之福、生活小康之福。广大青年学生可以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特点,通过各类具体的人、事、物诠释“福文化”的魅力,尝试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春节“福文化”品牌,充分借助新媒体工具,运用“AI”技术制作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创作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诠释和弘扬“福文化”。

(七)岗位实习实践

开展“扬帆计划”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机关单位、群团组织、乡镇街道等政务一线,从事民情调研、公共服务等日常事务,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学生专业与岗位需求,组织学生深度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开展兼职锻炼,组织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八)乡情民情考察

开展家乡发展观察,组织学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九)服务家乡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组织学生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在春节和寒假期间侧重开展关心关爱青少年活动,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提供必要保障,强化育人资源协同,提高活动参与度和覆盖面,增强育人实效性和针对性。各学院请于115日前报送本院所有实践队伍情况表(附件1)及示范队实践计划书。学校将择优遴选若干支示范队,并给予8000/队实践经费。

(二)突出文化实践

积极发挥春节文化的独特优势,突出实践要求,体悟春节的文化魅力和时代生命力,使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找准春节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整合文化旅游、节庆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积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活动、产品。

(三)注重价值引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充分发挥学生学科专业特点,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注意甄别与防范有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陈规陋俗和歪风邪气,警惕奢侈浪费之风,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四)确保安全有序

各学院需在行前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购买保险,并对实践队员、带队老师进行实践前的安全培训。实践队带队老师应作为第一安全责任人,承担起全面负责实践队伍安全工作的责任。学院团委书记应作为学院社会实践第一安全责任人,对各实践队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实时掌握本院参加实践的师生动态,保证社会实践安全有序开展。

(五)深化结对共建

各实践队要强化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实践基地对接联系(见附件4),联合开展社会实践。

(六)及时总结提升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实践成果宣传,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矩阵平台,不断宣传推广实践成果。同时,将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工作充分结合,加强总结凝练,主动将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介,后续将推荐参评省级“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个人”“优秀实践成果”并予以表彰激励。2024218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提交实践总结报告等相关材料(详见附件23,实践成果要求及格式见附件5)统一报送至邮箱fzu_shsj@163.com



附件:1.学院社会实践基本情况汇总表

2.主要新闻报道情况汇总表

3.优秀实践团队、个人、成果申报表

4.福建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

5.实践成果类型及格式要求



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

2025110日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6018

© 2023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