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聚焦

团情聚焦

首页 - 团情聚焦 - 正文

福州大学“闽俗探海韵,青年续潮音”实践队:探寻海洋文化与地域民俗的历史脉络

信息来源:

日期: 2025-01-31

浏览次数: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为引导青年学生深刻体会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历史底蕴。2024年1月,福州大学“闽俗探海韵,青年续潮音”实践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感受新时代下蓬勃发展的海洋文化,见证高质量发展成果。实践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13名师生组成,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团委副书记李明月老师担任指导老师,赴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等多地展开调研。

10C93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实践队穿梭于展馆与传统村落之间,探寻泉州海洋文化历史。实践队来到晋江博物馆,早在唐宋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就已被称为 “东方第一大港”,其所蕴含的文化成为晋江海洋贸易的精神支撑与文化保障。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见证的是宋元泉州城的繁荣和对世界航海技术的贡献,更无声彰显着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精神追求。矗立于梧林村的特色侨乡建筑,不仅展现出海洋文化对海外游子无声的等待与温暖,更直观表现出海洋特有的开放与包容。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镶嵌在福建人的 DNA 里,海洋兴则福建兴,海洋强则福建强!向海图强是福建人长久以来的现实追求与精神特质。实践队不仅明晰了泉州海洋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伟大成就,更深刻领悟到传承与创新海洋历史文化的使命,立志以更为主动的精神传承和发展海洋历史文化!

体验民俗生活,感悟人海共生智慧

为赓续海洋文明,实践队先后来到泉州蟳埔村、黄金海岸线,深入实地体验泉州人海共生的海洋文化。队员们踏入了用蚵壳做成的蚝壳厝,这种独特的建筑不仅仅体现了沿海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见证了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和对外交流的繁荣。此外,在春节来临之际,实践队员们戴上了具有祈福意味的簪花,五彩斑斓的鲜花在发间绽放,大家共同感受新春的喜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灰色的建筑与发梢间的绚烂勾勒出年味,也彰显了蟳埔村独有的地方风俗和海洋文化气息。



在黄金海岸线,实践队员们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如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依托现代物流与互联网,海洋文化与当地民俗走出大海,深入内地,山与海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与海和谐共生,泉州人民需更加保护海洋、依托海洋、开发海洋。


探究现代转型,助推文化创新发展

为感受海洋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实践队来到晋江经验馆、泉州市初心教育学堂,通过探究晋江海洋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成功实践,开拓海洋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晋江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将海洋文化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扩大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发展、非遗文化的现代化表达、社会教育活动的多样化探索等方式,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实践队发现,泉州海洋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通过非遗活化、科技融合、产业升级等多种手段,泉州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泉州还制定专项规划,推动深远海养殖、海洋药物等产业的绿色发展。本次实践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师生们一致感受到创新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海洋文化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将海洋精神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队员们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感受春节民俗的过程中继续探寻海洋文化的魅力,共绘时代新篇章!

(一审:林箫、二审:史津萌、三审:叶阁泽)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6018

© 2023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