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土木学院“体悟深厚朱子文化,延续资助爱心支教”实践队实践纪实

信息来源:

日期: 2025-08-27

浏览次数: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思政大课堂深化实践育人,推动乡村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体悟深厚朱子文化,延续资助爱心支教”社会实践队12名成员在潘雨璐老师的带领下,奔赴三明市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团结校区),开展为期7天的支教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思政引领、推普携行、文化渗透,精心设计多元课程,融合学科特色,为114名小学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暑期夏令营体验,作为土木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通过 “知识传递 + 价值引领” 的双重路径,让孩子们在多元课程中拓宽视野、涵养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责任担当。

13D670

坚持党建引领 追思抗战八秩

实践队将党性教育融入具体实践,以趣味方式开展思政课堂。实践队队员从《松花江上》的激昂旋律切入,向孩子们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凝聚救亡力量的英勇事迹。队员们还将当年党带领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和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中“厉行节约、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奢靡、深入基层”的要求相联系,让孩子们在思想渗透中领悟“党和人民永远站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45C81B

探寻朱子理学,感受非遗魅力

实践队员们深入尤溪朱子故里,将文化研学与支教实践紧密融合。在朱熹故居、紫阳书院,青石板路串联起历史的记忆,讲解员讲述着“格物致知”的哲思、“忠孝廉节”的训诫,队员们从中领悟到朱子理学“穷理、笃行、修身”的内核,而这恰与土木工程“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不谋而合。

在朱子文化交流课上,队员们用“观察树叶纹理”解释“格物致知”,以“帮同学捡文具”讲解“仁爱孝悌”,教孩子们折纸制作书签,并在上面抄写朱子诗词、绘制尤溪古桥等元素。当孩子们举着极具乡土文化意蕴的书签时,非遗的“形”与理学的“神”完成了一次鲜活的融合。

3B8A22


普及共同语言,乡教扬帆育才

在推普课堂上,实践队队员围绕“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学普通话,怎么学普通话”三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队员们立足语言教学规律,从基础发音训练到语言文化内涵解读,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能力,还在文化浸润的氛围中让他们领悟普通话在打破地域沟通壁垒、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帮助孩子们筑牢对普通话的认知根基。

302E2


融合学科特色,开展多元课堂

实践队将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融入具体支教教学,打造了一系列多元七彩课程。梦想启蒙课上,队员们分享优秀建筑家林徽因的测绘故事,培养孩子们的工匠精神;趣味数学课让孩子们在计算中感受数学魅力,提升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手工纸编课让孩子们领略非遗之美;绘画灯笼课将竹条扎制的结构平衡巧思与尤溪特色元素相结合,实现传统工艺美学与文化的碰撞;文艺兴趣班则通过走秀、舞蹈、电子琴、唱歌、朗诵五大形式,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推动个性发展,共同谱写青春华章。

483E3B

延续爱心支教,宣传资助政策

实践队依托学科特色与育人优势,通过课堂教学、乡村调研、政策宣讲、家校关怀多维并举,探索乡村教育帮扶的长效路径,让知识之花在尤溪乡村绽放。

此次活动中,队员们深入乡村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通过走访宣传、家访宣传,向不同家庭详细介绍国家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为有需要的家庭送去帮助,推动教育公平,让乡村学子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与关怀,为乡村教育振兴筑牢保障基石。

千年古县,朱子故里。青砖黛瓦的书声里,是尤溪大地涌动的教育生机;青年学子的支教路,是知识与梦想交织的振兴通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乡村教育的振兴,需以爱心为梁、坚守为椽、智慧为基、传承为夯,方能架起希望与未来的通途。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沃土,让每堂支教课都成为播撒梦想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教育赋能的青春答卷,让知识的力量在闽中大地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18B9E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6018

© 2023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