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丨福州大学“砼心护厝”专项实践队实践纪实

信息来源:

日期: 2025-08-30

浏览次数: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闽南传统石厝建筑保护活化与利用,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心护厝”专项实践队赴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道,开展以“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校地合作、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四维联动,探索闽南传统石厝保护活化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党建领航,汲取“晋江经验”精神养分

实践队首站走进全国首家系统介绍“晋江经验”的主题展馆——晋江经验馆,通过沉浸式研学感悟“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深刻内涵。在展馆核心区,队员们通过3D动态沙盘直观感受晋江从“草根经济”到“品牌之都”的蜕变历程,深刻理解“爱拼敢赢”精神内核与“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并将其融入石厝保护实践。实践队队长林易晓表示:“晋江经验的核心启示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与改革创新,这为我们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石厝保护提供了方法论。”

BD04A


实践队将党建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提出“党建+石厝保护”四大策略:强化政治引领确保保护方向正确、发扬“坚守”精神专注核心使命、激发“敢拼”动能探索技术创新、推动融合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体会学习晋江人民“实业为本”的坚守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实践队员见证了一座小县城经济崛起的奇迹,更感受到了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二、校地共建,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7月8日,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巫朝辉代表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晋江市青阳街道办事处签订《石厝保护实践中心共建协议书》,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实质化阶段。根据协议,双方将构建“学院提供技术方案、街道提供实践场景”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实现实践育人与古厝保护双赢。

9078E


签约仪式上,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明介绍了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科研平台的技术优势,强调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科技赋能,为青阳街道1228栋石厝的安全整治提供专业支撑。青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荣松表示,将依托实践中心推动“一户一档”动态管理与新型加固技术落地,实现“安全守护”与“文脉赓续”的平衡。

F5374


三、科技赋能,解码古厝活化智慧密码

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实践队开展“历史与现代对话”专项调研,通过实地测绘、非遗体验、村民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130余栋明清至现代建筑的营建智慧。队员们发现,街区采用“固态保护+活态传承”模式,将布政衙打造成集家风家训展示、宣讲、培育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让古厝焕发新生,实现“建筑遗产”向“文化空间”的转化。

16D45C


这些建筑以“红砖白石燕尾脊”为特色,如朝北大厝的“三川脊”设计象征家族地位。实践队联合华为开展“古厝影像采风”,记录下“出砖入石”“光厅暗屋”等生态智慧。

实践队同步开展莲屿社区石厝现状调研,针对75岁村民林阿婆提出的“漏雨开裂”问题,在保留原貌基础上,引入新型材料UHP-ECC与点状加固技术提供施工更高效成本更便宜的方案。在惠安调研期间,队员们对比了“UHP-ECC点状嵌缝加固技术”的工地实际应用情况,针对石材特性、风化程度差异提出工艺优化方案,累计收集施工建议20余条,为技术迭代提供实证依据。

四、文化铸魂,守护闽南精神根脉

实践队深度挖掘石厝的文化符号价值:石厝体现“以石为舟”的冒险精神,番仔楼彰显“穿西装戴斗笠”的文化包容,屋顶“压瓦石”暗含“与自然博弈共存”的生存智慧。通过非遗体验、南音聆赏等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石厝不仅是建筑实体,更是闽南宗族记忆、侨乡文化的载体。

16CBA3


五、青年担当,书写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实践队依托大学生创新大赛,前期已围绕闽南石厝保护开展了扎实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比赛驱动下,队员们通过文献研究与初步实地勘察,对石厝的建筑特点、损坏情况形成了系统性初步认知,并针对石厝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措施。在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积累的思路与成果,为此次“三下乡”实践中深入推进古厝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让队员们能更有针对性地运用专业技能,在下乡实践期间精准发力,为石厝保护和乡村振兴注入更精准的青春动能。

实践期间,队员们以“技术传播者”“文化倡导者”“民生服务者”三重身份深入基层。从签约共建仪式上郑重落笔,到五店市特色街区探寻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密码;从莲屿社区深巷中聆听古厝低语、丈量岁月留痕,到晋江经验馆汲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养分——我们以脚步蹚出一条“砼心之路”:石厝保护,不仅是修缮风雨侵蚀的墙体,更是守护闽南宗族的集体记忆,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红砖古厝的燕尾脊,是闽南大地跳动的文化脉搏;青年学子的砼心路,是传统与未来交织的振兴之路。福州大学“砼心护厝”专项实践队以晋江为沃土,以石厝为考场,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科技守护文脉,用青春书写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古厝新生,需制度为梁、商脉为椽、民情为基、经验为夯,方能架起传统与未来的通途。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点状加固技术”规模化应用,让每一座古厝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扉页,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1BB424


(一审:林箫、二审:周一帆、三审:叶阁泽)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6018

© 2023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